•惠濟宮開漳聖王-漳州人的守護神• 清朝的芝山岩 |
惠濟宮 惠濟宮的故事
台北市士林區至誠路一段326巷26號 電話:(02)2831-1728、2831-5656
山門--鳳鼓樓-惠濟宮前殿-龍鐘閣 |
【建築過程與時間】
士林世居的住民大多來自於福建漳州府的漳州人,來此地的漳州人感念開漳聖王恩澤,於清乾隆16年籌劃立廟於芝山岩。(一說此地的開漳聖王廟,相傳乾隆年間,有漳州人黃澄清將聖王香袋掛於樹上,後人屢求皆靈驗,乃由地主黃氏建此廟。) |
從惠濟宮旁懷古園內的「惠濟宮碑誌」與「芝山合約碑記」可以了解:
1.清乾隆17年(西元1752年),由地主黃國聘同意獻地建廟,士林士紳吳廷誥力促倡建,名為「芝山巖」。
2.清乾隆51年(西元1786年),由地主黃文欣(黃欽欣)施捨全山(芝山岩)交付當時芝山總理吳慶三等及民眾捐助,建大墓塋葬林爽文反清復明的許多死難民眾,即為「大墓公」。乾隆53年,改由吳德崇擔任建廟董事。
3.清嘉慶9年(西元1804年)黃氏後人黃承帶擔心芝山岩唯恐遭農畜破壞,便請求豎碑貼告示。當時芝山岩首事何繪等人於嘉慶10年乃向新莊縣提出說明。黃承帶經四方查證,確為祖父黃文欣已捐獻,便收回告示、毀去界碑,並要求言明獻地之四邊界,於是在嘉慶10年10月仝立「芝山合約書」,當時一式兩份,雙方各執一份合約書。
4.道光27年(西元1847年)8月,又有黃祿藉口砍伐芝山岩東北方的古樹,被罰演戲表示道歉,並再度規定不許砍樹。為怕大眾忘記此約定,並了解捐地建廟之來龍去脈,於是在道光29年花月立此「芝山合約碑記」。
※另於民國八十九年惠濟宮印製的「芝山巖惠濟宮記略」資料中指「獻地功德者黃國聘、黃文欣兩人;建廟功德者,吳廷誥、吳慶三、吳德崇...」,筆者已從「台北文獻直字120期(86.6)」確認,芝山合約碑上黃承帶的祖父為黃文欣,黃國聘則為其先人。至於吳氏三人是否亦為親戚關係...,尚有待查證。
惠濟宮碑誌 (立於道光25年花月)
目前至於東側的懷古園內。碑面高131公分,寬60公分,厚10.5公分。
內容:為感恩於開漳聖王在此地顯神蹟、保鄉衛民,獻地者、倡建者和捐款居民姓名,及建廟後續處理事宜。
芝山合約碑記 (立於道光29年花月)
目前至於東側的懷古園內。碑面高116公分,寬58.5公分,厚10公分。
內容:捐獻廟地當時未立界碑,使捐地者後世子孫以為無此事,而上山伐木,與廟方發生爭執,為澄清且證明有捐地一事,協定設立石碑,以為永久憑證。
【天災不斷,廟宇連修】
乾隆17年(西元1752年)12月5日開工興建,乾隆29年(西元1764年)4月竣工。南向二廟,東畔崇祀觀音佛祖,以「芝山巖」為寺名;西畔崇祀開漳聖王,以「惠濟宮」為名。
道光5年(西元1825年)二廟毀於風雨狂肆,由當時的首事(主任委員)何宗泮倡重修,費用由庄內各戶籌資修建。
同治10年(西元1871年)二廟傾頹,士紳董事潘永清推動將二廟合一。將廟翻修「蓋層樓」,上奉開漳聖王,一樓奉觀音佛祖,費用由庄內田租抽收募集。
光緒14年惠濟宮毀於火焚。光緒16年(西元1890年)由林有仁、潘盛清出面,向村民收田租、香火錢再度修廟,改為「二進式」廟宇建築。前進祀開漳聖王,後進上祀文昌帝君( 原在同歸所旁),下祀觀音佛祖,成為今日惠濟宮型態之雛形。
民國6年,廟前後進受蟻蛀侵蝕,損害嚴重,第二任主委楊錫侯委員(民前11年曾任士林庄長),何慶熙、何炳奎、潘光楷、郭邦彥及保正等集議重新改建,並規劃於後殿兩再側添廟室,因經費不足,工事停擺。直到民國11年,住僧范真淨提出權宜之計,出面募捐他庄信眾余克讓、熊德秀、劉嘉輝、陳德慶等慷慨捐款,大家同心協力下,工事才繼續進行,於民國12年11月竣工,於11月26日舉行落成典禮,為惠濟宮舊觀,今有黑白照片可以看到當時外觀。
民國54年第四任主委何金塗及士林鎮長林振興繼續推動改建後殿為鋼筋混凝土,民國56年惠濟宮重修,全部工程於民國58年11月竣工,為今日所見的惠濟宮建築。
惠濟宮崇祀的主神有開漳聖王、觀音佛祖、文昌帝君,主神的誕辰日(農曆2/16、2/19、2/3)是惠濟宮重要日子,經常舉辦法會誦經。另有提供各項服務:安奉太歲燈、光明燈、初一十五消災法會、春秋禮斗法會、升學子弟金榜題名法會、祓薦法會等。
開漳聖王陳元光,又稱聖王公、威惠聖王、陳府將軍,他是唐朝武進士,任開漳將軍。率兵平定漳州七縣,以仁政輔育百姓,漳州居民感念其恩德,建廟祀奉為開漳聖王,是惠濟宮供奉的主神,供奉元光父子孫三代。 |
位於西隘門邊有「芝山岩惠濟宮唐開漳聖王公簡介」,摘要如下:
陳元光少通經史,十餘歲時便隨父親陳政領兵平蠻獠之亂,18歲時父親去世,便繼父職領兵攻打南海邊邑的賊寇陳謙、苗自成和雷萬興等人,攻陷後便開始治理當地,經過三年,使得百姓生活安定,遂上疏朝廷建一州於此,乃見漳州(西元686年),並命元光為漳州刺史。後來因苗自成的部下繼續作亂,景雲2年(西元711年)元光再領兵勦亂,但因援兵後到,元光死於藍奉高之刃下。元光子孫繼續治理漳州,當地百姓感念陳氏父子孫給予安定的生活,而建陳聖王祀典廟。
在惠濟宮東側的龍鐘閣與西側的鳳鼓樓門上,還藏有玄機呢!仔細看看,幾位門上所畫的神像,手中各執不同的器物。由右方往左看,分別各持「寶劍、琵琶、雨傘、小龍(蛇)」,所代表的正是「風(鋒)、調、雨、順」。
(左)西方廣目天王-順 (右)北方多聞天王-雨 |
(左)東方持國天王-調 (右)南方增長天王-風 |
另位於惠濟宮正門的門神,中門為尉遲恭(左)、秦叔寶(右)都是唐朝大將軍。位於龍門的門神是加冠,手捧冠;虎門是晉祿,手捧麈。
【惠濟宮近況】
國78年,政府「一廟一管理委員會」政策,成立芝山岩惠濟宮管理委員會。推動建設,善加維護與改建。民國80年起年惠濟宮內外亦大型翻修,明顯的改建有:
1.前庭原有烏龜池因數量過多而拆除,前庭擴建。
2.於中門前再設天公爐的八角型台。懷古園重新整理。
3.舊金爐拆除,易地再建新金爐。
4.廟的外觀更為復古,部分的磁磚木窗外牆,改建為傳統建築的「石堵(垛)」牆面,皆為新刻石雕作品。
5.於四周增設許多大尊雕像,有石馬左右兩座、觀音菩薩、四大天王、三奘取經人物...等。
【文昌祠義學】
清道光20年(西元1840年)八芝蘭街士紳潘永清(號定民)於惠濟宮後方建文昌祠供奉文昌帝君。並於祠內設義塾,免費教育地方子弟,成立芝山巖講舍是為「文昌祠義學」,教授漢文,文人雅士常會於此。早期附近學子會到芝山岩來求學,使八芝蘭讀書風氣盛行,考中的秀才、舉人很多,培養出許多儒生學子,如:潘成清舉人、施贊隆舉人。後來有名的老師還有曹敬、曹天相、楊錫侯、魏炳文、邱仁、曹迪臣、何炳奎、朱煥全、賴維邦等都曾到義塾教書。 光緒16年文昌帝君移到惠濟宮後殿二樓奉祀。 現在惠濟宮後殿二樓祭祀文昌帝君,每逢考季都會有考生至此,拜蔥(聰明)、芹菜(勤勞)和蘿蔔(彩頭)並附上准考證、點燈,祈求金榜題名。 |
【文昌筆】
位於惠濟宮後殿二樓祭祀文昌帝君,在旁邊的柱子旁可見到一支很大的毛筆,名為「文昌筆」。清末秀才施錫輝先生回憶:在過去的文昌祠經常是文人雅士常在此聚會,同治12年(西元年)潘永清在惠濟宮設宴款待文人墨客,興起手持大筆題字「洞天福地」,這些字後來裱褙懸掛於惠濟宮內,並鑲刻到岩壁上,那枝大筆則懸於文昌祠。
相傳摸了文昌筆可以得到保佑,讀書認真、考中秀才、狀元,家長都會帶著學習中的子弟來摸文昌筆,乞求保佑。後來日本佔據台灣在此開學堂,裱褙的大字和文昌筆皆遺失。現在懸掛於文昌帝君殿外的文昌筆,是近年由郭欽智先生捐獻訂製,希望莘莘學子能體會學習的樂趣,勤奮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