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雨農周圍的 :: 忠義街 :: 雨聲街 :: 忠誠路 :: 德行東西路 :::: 有關雨農將軍的地名 ::::舊地名 :::: 看看地圖

 

忠義街

忠義街

民國74年3月校區北沿道路定名為忠義街。南從從忠誠路一段雨農國小旁向東北方延伸,北接德行東路。

當時里長詢問當時本校校長,新闢道路名稱,校長有鑒於於此地原為眷村--忠義一、二、三村改建而成,建議用「忠義」為名。

忠義街最美的是夏季開桃紅色花的美人樹

 

雨聲街

雨聲街

南起雙溪街,經至誠路,北至石頭公廟(聖祐宮)止,全長680公尺,寬12公尺柏油路面。

 

忠誠路一、二段

忠誠路

原是「中十路」,民國68年3月至9月拓寬。民國71年8月5日更名為「忠誠路」。本路一帶昔屬「湳雅莊」,傳清乾隆年間築有湳雅圳以灌溉水田。

道路南起中山北路六段,先往東旁有雨農國小,改北行至天母東路止,全長約2公里,寬45公尺,柏油路面,中央設分隔島,種植路樹

 

 

德行東、西路

德行東路

德行東路--原是「中十二路與芝蘭路二段、一段」,民國64年拓寬。民國71年8月5日更名為「德行東路」。本路一帶昔屬「湳雅莊」,傳清乾隆年間築有湳雅圳以灌溉水田。道路西起中山北路六段,東至山邊成功營區止,全長1770公尺,寬14公尺,柏油路面。從早年的畢業紀念冊中,可以發現大多學生都居於此範圍。

德行西路

德行西路--原是「中十一街」,民國71年8月5日更名為「德行西路」。本路一帶昔屬湳雅轄內,日據時期已有道路,為湳雅通至北淡公路之幹道。道路西起文林路,東至中山北路六段止,全長630公尺,寬14公尺,柏油路面

 

•地名對照地圖•

忠義街 雨聲街 忠誠路 德行西路 德行東路 雨農路 雨農橋 雨農市場 雨農國小 雨農閱覽室 雨後新村 雨聲國小 雙溪河濱公園 雙溪河濱公園 雙溪河濱公園 雙溪河濱公園 芝山岩

原圖取自大台北都會百科全圖/作者: 戶外生活圖書公司

 

:: 忠義街 :: 雨聲街 :: 忠誠路 :: 德行東西路 :::: 有關雨農將軍的地名 :::: 舊地名 :::: 看看地圖

 

和雨農將軍有關的地名--

戴笠將軍

戴雨農將軍事略碑
(在芝山岩上的戴雨農將軍事略碑)

雨農將軍

  將軍姓戴名笠號雨農本名春風,浙江省江山縣保安人。小時後由母親賴太夫人藍氏撫育長大。

  民國15年投入黃埔軍校,之後受令主持軍事統計局十餘年。軍統局是一個愛國忠義的革命秘密團體,在淪陷區誅除奸惡,在大後方除暴安良,整肅漢奸。他們曾多次偵破重大犯罪案件,並且運用才智,以溫和的手段達成任務,使民眾不受驚。

  歷經抗日戰爭、太平洋戰役等。民國35年3月17日自因公事自青島飛南京,座機失事而殉職。

  當年蔣中正先生以元首身份,主持公祭,賜贈「碧血千秋」四字匾額,以表彰這一代奇人。

  民國75年,重新立「戴雨農將軍事略」碑於雨農閱覽室後方的坡地上。

摘錄改寫自中華文化天地/中華民國的故事/戴笠將軍
http://edu.ocac.gov.tw/culture/chinese/cul_chculture/vod19html/vod19_29.htm

 

和雨農將軍有關的地名...  
「雨農路」

光復後與至誠路一、二段,名為「芝山岩參道」,改院轄市後成新命名為「雨農路」,以紀念戴笠將軍(戴氏字雨農)。道路南起中正路福林路口北街雨農橋,跨雙溪至至誠路止,全長約550公尺,寬12公尺,柏油路面,中央設分隔島,種植路樹。

右圖:筆直的雨農路延續雨農橋可抵芝山岩百廿崁步道

雨農路
「雨農橋」 在百廿崁下方前往雨農路的一座橫跨雙溪的水泥橋。 雨農橋
「雨農市場」 在雨農路旁的一座小市場  
「雨農國小」 就是我們學校啦! 雨農國小
「雨農閱覽室」 在芝山岩上的可以安靜讀書的地方 雨農閱覽室
雨聲街 倒ㄩ字型的小路環繞著芝山岩的東西北邊。

右圖是至誠路進入雨聲街的入口。

左圖是雨農國小和芝山岩間的雨聲街

雨聲街 雨聲街
雨聲新村

雨農新村

雨後新村

早期這附近的眷村。

位在雨農橋下、雨農路旁的雨農、雨後新村,已改建完成。

改建中的雨後新村
雨聲國小 位在情報局旁的小學。  
沒聽過的!!!雨農里 當時各單位提供之名稱有雨農里、聖山里、雨聲里、忠義里,後緣由於芝山岩上之開漳聖王廟及戴雨農紀念圖書室紀念之聖而決議命名為聖山里。  

還有...

   

雨農路上還有「雨農小吃店」、「雨農華廈」、「雨儂花房」...,你也可以找找看!

 

:: 忠義街 :: 雨聲街 :: 忠誠路 :: 德行東西路 :::: 有關雨農將軍的地名 :::: 舊地名 :::: 看看地圖

 

舊地名的由來:

舊地名...  
湳雅

 

德行

湳雅又稱為「南雅」、「湳仔」,用閩南語說的意思是「經常浸水的溼地」。這個區域位於磺溪與雙溪間,介於二溪間,是容易浸水的地方。大致的範圍是在忠誠路以西,磺溪以東,德行東路一帶以南至雙溪為界。是現在臺北市士林區蘭雅里、蘭興里、德行里、德華里、忠誠里等。湳雅即「湳仔」,是湳雅又分兩個小地名:

1.湳雅:較靠近磺溪的區域,指的是現在臺北市士林區蘭雅里、蘭興里、德華里、忠誠里等,相傳清乾隆年代以前,有漳州人賴依烈等先民在此開闢。乾隆年間開鑿湳雅圳以灌溉水田。

2.德行:較靠近雙溪的區域,與湳雅同時期開闢,因當時有大竹圍,故初名為「竹行」,後因不雅乃改名為「德行」。指的是現在士林區的德行里,位於福華路與石角溪之間,雙溪以北的區域。

石角 位置大約在石角溪東側,芝山岩北方一帶。因多落岩塊,造成此地多大石,而名為「石角」。相當於現在士林區的岩山里、名山里及芝山裡的一部份。
員子山腳 位置在芝山岩(俗稱員子山)山麓,石角溪、芝山岩間,雙溪北岸一帶。相當於在名山里的西邊。
今士林區芝山里中部,芝玉路東側,因形似玉釵而得名。
下東勢 現在士林區芝山里的一部份,位於石角溪中游東方。因位在士林街區的東北角,故稱為東勢(在士林東北方有東勢山意指其山腳)。「勢」表示邊緣角落的意思。

 

資料來源:

  1. 臺北市路街史/臺北市文獻會/民74.9

  2. 蘭雅社區http://lanya.tacocity.com.tw/

  3. 士林區戶政事務所http://www.slhr.taipei.gov.tw/

:: 忠義街 :: 雨聲街 :: 忠誠路 :: 德行東西路 :::: 有關雨農將軍的地名 :::: 舊地名 :::: 看看地圖